深入脱贫攻坚 砥砺担当作为——-海安校区商学院‘情系远乡,青年奔赴’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展活动

时间:2022-07-13浏览:10

学院:商学院

项目类别:返乡考察实践调研

项目名称:脱贫路上,温暖同行

团队名称:情系远乡,青年奔赴

队长:蔡佳雯

指导老师:孙姗姗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2021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终点。近几年来,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号角响彻广袤大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因此,2022年7月1日至7月5日,“情系远乡,青年奔赴”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同学们在辅导员孙姗姗老师的指导下分别深入自己的家乡福建武夷山、广东佛山、淮安市淮安区和云南玉溪四地进行为期五天的返乡脱贫攻坚成果调研,歌颂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

.活力横墩,助力振兴

岚谷乡是福建武夷山市的五个省定老区贫困乡之一,横墩村是该乡典型的小山村,耕地2400余亩,山林地1.1万亩,人口1500多人。通过近几年在国家与当地政府的重点扶持下,这样一个九山半水半田的山村逐渐从昔日的沉寂蜕变成了焕发青春的活力村庄,已实现了全面脱贫并在脱贫攻坚上创造出了显著的成果。本队队员吴雨欣同学于7月3日至7月4日亲临本村,实地对岚谷乡横墩村近几年的脱贫攻坚成果进行考察并与横墩村第一书记林小琴女士进行了采访。

通过实地考察与采访,本队对岚谷乡横墩村的脱贫攻坚举措与成果具备了详细的了解。岚谷乡横墩村近几年与社会资本合作,将村里二十栋老房子改造一新,打造成农产品与乡创产品展示的销售基地,为村里的黄菊、岚峰稻花鱼米等特色产品赋能增效。“好生态孕育出好产品,但是这些产品藏在深山人未识,我们用与合作社、网络电商等新形式,让绿色农产品飞出大山,成为城市餐桌上的健康食品。”横墩村第一书记林小琴女士如是说道。

另外,武夷山素有“吴屯岚谷鱼鹅辣,五夫下梅莲茶香”的说法,岚谷熏鹅制作技艺悠久,白鹅作为横墩村的支柱产业,村中建立了闽北白鹅良种繁育基地,基地常年拥有种鹅3500只,为村里50户贫困户量身定制了养鹅行业,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通过此次对岚谷乡横墩村的实地考察与采访,本队队员深刻明白了脱贫攻坚的成功并非易事,它更需要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的推动,更能为我们的乡村注入新活力。


.文明塘头,树立新风

塘头村是广东省的重点贫困村,全村共有730多户,4000多人。曾经该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结构单一,群众怨言多意见大如今在大良街道、财务局、税务局等单位驻村帮扶下,塘头村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成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截止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15户431人已全部脱贫,脱贫率达100%。7月1日至3日,本队队员姚心雨同学亲临自己家乡的农村塘头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与走访,在与村民们进行交流沟通与制作‘深入塘头村’短片的同时,也帮助村民们一同完成农活。

通过实地考察与采访,本队对广东塘头村的脱贫攻坚举措与成果具备了详细的了解。塘头村近几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提升农村村容村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塘头村建设起了塘头村文化楼,并且建设成功了南北文化公园、农贸市场、污水处理池等,处处呈现出新农村的景象。

通过与村民们的走访交流,姚心雨同学发现塘头村的扶贫工作队使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建立长效脱贫机制,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发动在家务农有劳动力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项目,让贫困户享受扶贫资金带来的稳定收益分红。如今,该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088.46元,超过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0%,其中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4864元。2020年3月,塘头村已达到脱贫标准。


                .绿色淮安,强农惠农

淮安蒲菜作为江苏省淮安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菜体洁白如玉,食之肥嫩清香,素有“天下第一笋”的美誉淮安蒲菜建淮基地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蒲菜种植基地,仅蒲菜种植面积就将1万亩,年产量达5000吨,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涌现出康得乐、奥斯忒、天妃宫等一批品牌响、销售旺的蒲菜加工龙头企业,采蒲、剥蒲、制蒲、售蒲,均可吸纳无收入的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淮安成功实现脱贫攻坚迈出了一大步。

7月5日至6日,本队队员张宇婷同学亲临淮安蒲菜建淮基地,在这里拥有淮安大多数的蒲菜种植,在该基地,张宇婷同学通过基地负责人对蒲菜的介绍,对蒲菜的种植有了详细的了解并且亲自上手体验了一把。

近几年来,淮安蒲菜以及关联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达到1.5亿元,仅淮安区参与蒲菜种植的农户就达1000余人,其中贫困农户占六成,每亩年增收近3000元,极大地提高了贫困农户们的家庭收入。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强农惠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 魅力矣得,激发动力

华宁县盘溪镇矣得村是一个云南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居住着彝族、苗族和哈尼族群众,少数民族人口862人,占总人口的82%。过去,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交通不便,产业少,是华宁县出了名的高寒山区贫困村。自2014年以来,村“两委”班子细化各项扶贫措施,下定决心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共同奔向美好生活。2021年,矣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197元,2016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2018年底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为零。7月2日至7月3日,本队队员马欣妮同学亲临矣得村,跟随村支部的步伐将矣得村近年来的脱贫成果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制作了‘深入矣得村’的短片。

2017年以来华宁县以贫困农户为对象,以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为平台,抓实扶贫项目建设,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建档立卡户危房改造项目。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678户,县政府垫支335万元提前启动69户农危改项目建设实施,已经竣工19户。

此次社会实践马欣妮同学来到了修缮新房村民们的家中,看到了此项目的成果。据村民们们所描述“如果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符合为危房补助条件的话,就可以向委员会提出免费建房的申请,等申请通过后,国家就会派人给贫困户新建房屋。”盘溪人民政府在贫困村民房子的原址上为他们修缮了新屋

此项政策不仅保障了贫困户的住房条件,而且使贫困户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房屋对农民来说就是生活的基石、根本,农民危房改造和贫困户住房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把这些做好,农民的生活才能发生根本的改变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事业的伟大成功,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标新的赶考之路,培厚“让老百姓们过好光景”的人民情怀,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钉钉子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我们一定能不断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让脱贫群众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供稿:学工处 团委(海安校区)

编辑:余佳音)